上海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能康复训练设备。澎湃新闻记者徐祯曜 图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5月10日公开发布。《方案》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四大发展目标:一是服务网络布局更加完善。到2025年,按照功能定位、区域特点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市社区医疗服务横向同质化,社区常见病诊疗服务与上级医院纵向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康复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区门诊量占本市常住居民门诊总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逐步夯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资料图】
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到2025年,基本完成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社区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指标全面达标,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社区成为中医服务主阵地。到2025年,中医特色专病(专科)服务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社区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
在《方案》的推动下,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更为清晰,在规划布局、医疗设备、药品配备、人才建设、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如《方案》提出:社区门诊以全科为主,提升中医诊疗和急救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可以开展适宜外科手术,住院治疗以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同时明确将制定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还将加强社区检查检验设备配置,提供心电、影像、检验、超声等服务,加快完善除颤仪、心电监护仪、雾化仪、简易肺功能仪、供氧、中医诊疗等必备医疗设备配置,有条件的社区可配置无创呼吸机、CT等设备。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社区可通过与上级医院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签订服务合作协议,满足相关诊疗需求。另外还提出,放宽社区基本药物用药比例限制,扩展药物配备范围,加强与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衔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常见病用药目录一致。
强化分级诊疗是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之一。
《方案》提出,将优化门诊和转诊预约服务,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推行非急诊预约服务制度,鼓励非急诊患者通过基层预约转诊就诊,加强门诊号源统筹管理,二、三级医院号源分配向社区倾斜,在医院门诊总服务台设立服务专窗,安排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的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家庭医生可开具并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适宜检查检验项目,还明确基本医保基金增量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明确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覆盖面,到2025年,上海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5%。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在全科服务基础上,结合居民需求,开展公共卫生、康复、护理、儿科、口腔等适宜服务。
为加强社区卫生学科人才建设,《方案》鼓励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专业,将全科医学纳入本市卫生健康系统学科建设计划,扩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规模,开展郊区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扩大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招录,区疾控机构新招录人员下沉社区3-6个月。完善社区医生继续教育和进修制度,加强全科、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训,选拔优秀的社区医生至上级医院多点执业,培养全科医学骨干人才等。
此外,还将依托“电子政务云”试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底座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治理智慧化,加强社区与上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互通共享,推进电子处方流转和信息调阅。在区域性医疗中心、医联体牵头医院加强远程医疗中心建设,向社区提供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互联网复诊、远程检查等服务。
图片来源于“一网通办”官网(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
滚动